埃里克·希尔根多夫(Prof. Dr. Dr. Eric Hilgendorf)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理学、信息法学与法律信息学教授
埃莉萨·霍芬 Prof. Dr. Elisa Hoven 2010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法学博士,2015-2018年在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担任青年教授。2021年在HansKudlich教授指导下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境外贿赂》。2018年9月受聘德国莱比锡大学法学院刑法、刑事诉讼法与媒体刑法教席教授。代表专著有《对国际刑法程序的法治国要求》、《境外贿赂:一项法教义学与法实证研究》、《体育实践中的反兴奋剂法》(与Michael Kubiciel合著)等。
疫情当下,不少的企业为了熬过“寒冬”,不得不降低人力成本,对员工进行适当的裁减。而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是一种法定解除方式,也是实践中最常用的解除劳动合同方式。想要实现企业与员工协商一致,考验的是HR的沟通与谈判技能,需要心理学、谈判技巧、管理技巧以及劳动法的完美结合。 有鉴于此,本期“周周说-劳动专题”将以“劳动合同解除这事怎么协商”为主题,邀请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希宁律师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协商劳动合同解除这件事。
近年来私募机构频频爆雷,证监会与中基协联合出手,注销多家私募机构牌照,对多家私募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责令改正或开具警示函等。强监管背景下,参考监管案例,私募机构如何做到合规运营? 有鉴于此,本期【周周说】第六期将以“强监管背景下,私募机构的合规运营要点有哪些?”为主题,邀请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王若琳律师为大家讲解私募基金管理人如何做好合规运营。
2022年5月6日晚19:00,“德国刑法新面孔”系列讲座第三讲在线上召开。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言论犯罪》,会议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江溯副教授主持。主讲人穆斯塔法·坦穆兹·奥拉克乔格鲁教授(Prof. Dr. Mustafa Temmuz Oğlakcıoğlu),2013年获德国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法学博士,2021年在Hans Kudlich教授指导下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可罚的言论》。2021年凭借该教授论文获约阿希姆·沃格尔纪念奖章(Joachim Vogel-Gedächtnismedaille)。2021年10月受聘德国萨尔州大学法学院刑法、刑事诉讼法与法哲学教席教授。代表专著有《麻醉品刑法总论》、《经济刑法》(与Hans Kudlich合著)、《刑法分论案例》(与Christian Rückert合著)等。
2022年5月16日,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开设的2022年度春季学期《判例刑法研究》迎来第十三周授课。本次课程的主题为“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的区分”,授课教师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江溯副教授、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研究院研究员曹莉。
有组织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破坏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侵蚀党的执政基础,较之一般的犯罪,具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历来是世界各国打击的重点。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一直以来,员工辞职是劳动合同解除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双方对劳动关系解除没有争议且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这便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员工是被迫辞职,或是辞了又反悔,或者干脆来个不辞而别的,公司又该如何处理?双方又会出现哪些劳动争议?面对这些疑难杂症,公司如何才能避免用工风险?
2022年5月9日,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开设的2022年度春季学期《判例刑法研究》迎来第十二周授课。本次课程的主题为“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分”,授课教师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江溯副教授、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陈鑫律师。
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反反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去年开始一些互联网大厂大规模裁员的报道就屡见不鲜:从“被优化”到“为社会输送人才”再到“毕业了”,说法越来越清奇, 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博弈变成了一个长期的热点问题。 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经济大环境,还是行业政策调整,在巨大的人力成本压力之下,企业存活已成首要矛盾。当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各有困惑和难处,如何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有序发展,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