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6日,“周泰·书声”第二十三期之《共同犯罪论》(第四版)品读会在线上播出。本期品读会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周泰研究院联合院长江溯担任主持人,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本书作者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兴良,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明祥、西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陈子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曲新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庆仁、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兆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审方明,共同品读这本我国共同犯罪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共同犯罪论》(第四版)。 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明祥老师在品读会的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2023年11月6日,“周泰·书声”第二十三期之《共同犯罪论》(第四版)品读会在线上播出。本期品读会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周泰研究院联合院长江溯担任主持人,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本书作者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兴良,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明祥、西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陈子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曲新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庆仁、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兆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审方明,共同品读这本我国共同犯罪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共同犯罪论》(第四版)。 以下为本书作者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兴良老师在品读会的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近些年来,在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法律工作计算机化的趋势。计算机技术和法律相结合的历史虽然不长,目前也只处于试验阶段,但是它的出现和发展却为法律工作和法学研究展现了崭新的广阔前景。
应收账款质押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动产担保和不动产担保的新型担保方式。因其具有流转资本自由、实现权益高效、缓解融资约束、保障资金安全等特点,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运用最广泛和灵活的融资担保工具。但是,在我国纷繁复杂的市场营商环境下,应收账款质押作为新型的权利质权,在实务运用过程中无法实现优势最大化。究其缘由,应收账款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存在应收账款制度理论基础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等诸多较为复杂的特殊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结合国内著名法学家最新观点,借鉴域外法系先进经验,探究我国应收账款质押问题最新解决方案,以期为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制度贡献绵薄之力。
法律行业自古有之,是一个相对保守且精英化的行业,不论在对新科技的采用还是整体的线上化,都相对较慢;LegalTech(法律科技)也一直是一个相对价值较“薄”的行业,虽然也支撑起诸如LegalZoom、DocuSign等上市公司,但相比Martech(营销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等行业,发展较为缓慢。
2023年9月15日,劳东燕教授更新了一条微博推文,IP地址显示在加拿大,引起不少网友猜测其是否移居国外。对网友的评论,劳东燕教授回复解释道,她只是前往加拿大进行访学。 本文摘编了劳东燕教授近期在微博上,对访学生活的介绍和期间的感悟:
内容提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执法、司法实践,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该规范性文件共二十条,涵括罪名适用规则、处罚界限、追诉程序、民事维权、诉源治理等内容,特别是对网络侮辱、诽谤的公诉标准、自诉转公诉程序等作了细化明确。本文对该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背景、起草中的主要考虑和重点内容作了介绍。
本文节选自《刑事辩护的模式》第九章“论‘唯庭审主义’之辩护模式”(第208-215页),为阅读方便,脚注从略,如需引用,请参阅原文。
2023年9月2日下午,第十五届“刑辩十人”研讨会在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聚焦研讨“涉企冤错案件防范纠正及申诉再审机制”。 本次论坛还邀请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专家作为特邀发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教授作为点评嘉宾。来自法学院校、律界同行、实务部门、行业媒体的专家、学者、律师、资深人士等共计四十余人现场参会。 以下是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兆峰在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刊发以飨大家。
我国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于2005年,今年迎来第一次大修。近日相关修订草案初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目前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前身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基本都可归入轻罪。有学者做过统计,《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一半以上的应罚行为和犯罪样态一致,所区别的只是违法情节的轻重不同。《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违法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有“小刑法”之称。治安管理处罚也和刑罚一样,是国家对个人发动惩戒的重要机制。也因此,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备受公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