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剑指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我国司法公正和公信力的“硬骨头”难题“类案不同判”。《意见》甫一发布就迅速屏霸法律界朋友圈,引发热议。《意见》开宗明义,对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重大意义和应当坚持的原则做了清晰阐述,对加强统一法律适用工作、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出十个方面路径与方法、21条“硬核”举措,可以说是多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坚定决心、工作成果和创新举措的集大成者。在欣喜之余,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律师,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在执业中用好司法改革的“红利”,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相互斗殴,是指双方基于伤害对方的意图互相侵害,因为互殴双方都不具备合法的意图,所以不存在适用正当防卫的前提和基础,这曾一度是理论界的通说观点。但这一理论通说在司法实践中有被逐渐滥用的趋势。在实践中,一方伤害另一方,如果对方出手还击,那么双方的行为被认定为互殴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一旦被认定为互殴,想通过正当防卫阻却被告人伤害行为的违法性从而出罪的路几乎走不通。
网络文学领域侵权高发,与网络文学自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网络文学作品类型化、同质化严重,语言风格、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受众群体近似度高。一部知名度高的作品就会引来无数的模仿与抄袭,导致市场上相同题材、同情节的作品大量存在,给抄袭提供了可乘之机。
根据《中国法律年鉴》公布的相关数据,1997年、2012年、2018年三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后,全国范围内审前羁押率从高峰时1993年的110.94%下降至2018年的62.4%(审前羁押率=羁押人数/起诉人数),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可以说进步巨大,但“羁押是一般原则”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9月1日,新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简称《程序规定》)将正式施行。《程序规定》是公安机关适用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办理刑事案件的重要规章,历经1998年、2012年两次修改,此次为第三次修订。此次修订是在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和《监察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修改出台的背景下实施的。修改后的《程序规定》一共14章388条,在强制措施、受案立案、侦查取证、涉案财物管理处置及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方面均进行了修改完善,涉及刑事执法各个重要环节,对规范公安机关刑事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强化人权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从强制措施制度的角度展开剖析,简要介绍一下新修订的《程序规定》中,公安机关在完善强制措施制度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对律师办案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欢迎参阅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委员会为您呈现的《周泰刑事通讯》2020年第一期,本期通讯主要内容包括:
法律行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中的每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都有可能在法律行业掀起飓风,抑或暗示一场风暴的来临。
11月30日精彩课程继续,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叶衍艳担任本堂课程主讲老师。叶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案例论辩的基本技能,从论辩形式、思辨逻辑、基本形式、基本策略、架构等方面进行详解。在11月30日的课程中,张裕同学、邢真同学进行了投稿。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简称“周泰”)2020年创设于中国北京,专注于为重大复杂法律事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新兴律所,周泰秉承君子“周而不比”、“泰而不骄”的东方文化传统,以“使命、卓越、人本、开放”为核心价值理念,立足中国,对标世界,凝聚四海律师精英,为优化中国法治生态,推进法治文明进步而努力。
2020年11月7日、8日,首届“天下辩才”周泰杯刑辩邀请赛在京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车浩老师作为大赛顾问出席了颁奖典礼,寄语青年律师。后续周泰律所将陆续发布“天下辩才”相关资料,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