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多年,我国刑法教义学经历了深刻的知识转型,德日刑法教义学知识逐步取代苏联刑法学知识,成为刑法学界的主流话语。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刑法教义学方法论日益完备,使我国刑法教义学不再满足于“输血”,而是逐渐获得了“造血”功能。在借鉴德日刑法教义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刑法教义学方法论的指引之下,我国刑法学者对刑法教义学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解释方案。刑法教义学知识体系的转型、刑法教义学方法论的确立以及刑法解释论上的创新,为构建中国刑法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我国应加强国际平等对话,为“共同刑法学”的创立作出贡献。
2024年11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周泰刑事法论坛第六讲”成功举办,坚持“学术性、小众化、不跟风”的论坛品格,坚守“想听讲座,到人大来”是本论坛一贯所追求的基调。本次的主讲题目是“刑法理论的具体妥当性”,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光权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付立庆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冯军教授、陈璇教授、李立众副教授、蔡桂生副教授、彭雅丽老师担任与谈人,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王兆峰主任出席本次论坛。
以下为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业务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级合伙人彭文昌律师在品读会的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2024年11月21日,“周泰·书声”第二十九期之《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品读会在线上播出。本期品读会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江溯老师担任主持人,并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本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侯猛老师担任导读,同时还邀请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杭平老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强老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天昊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刘洋老师、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文昌律师,共同品读这本《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
2024年9月至10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外共公布69起纪律处分案件(不含纪律处分复核案件),案涉22家机构、47个自然人。在本期《中基协纪律处分双月观察》中,我们对9月及10月公布的纪律处分案件所涉违规行为进行了梳理,对其特点进一步总结,同时,聚焦于违反谨慎勤勉义务、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保本保收益等三类违规行为。
周泰律师事务所的刘鱼芳律师和戴盈律师接受中国欧盟商会(EUCCC)的邀请,在商会官方杂志EURObiz 9月/10月双月刊上刊载了英文署名文章《HR in China: The common pitfalls and how to avoid them》,该文章为本期双月刊的封面故事。现经商会许可,将该文章翻译成中文发布在周泰研究院公众号上,以飨读者。
2024年11月2日,由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与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智识·生态·影响——法律服务新质生产力研讨会”在周泰律所隆重举行,就法学教育学科建设与律师职业、法学智识与律师执业技能、律师与法学课堂教育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文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兴良老师的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随着PE/VC、上市公司投资并购的不断发展,为解决目标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成本问题,“对赌”作为一种估值调整机制在我国股权投融资市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普遍存在于对赌投资协议中的股权(也包括股份,为行文方便,以下统称“股权”)回购条款的法律意义及回购权的法律性质问题,在相关争议案件中占比很高,引起了理论及实务界的关注。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11月8日公布《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简称“《九民纪要》”),第一次从司法解释的层面就对赌协议的定义、效力及履行问题表明了态度。
《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条款自颁布实施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和问现行刑法颁布27年来,历经十二次刑法修正以及为数众多的刑事司法解释,我国刑法再法典化议题不仅激起了深度的理论争鸣和高度的实践关切,更被视为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推进刑法的再法典化,一方面要将宪法性价值契入刑法,以使刑法典获得根本上的正当性;另一方面要发展中国自主性、原创性刑法理论,关注刑法再法典化与正在进行的新兴领域、交叉领域、重点领域专项立法的内在关联,以增强刑法的典范性、科学性。为此,本刊特设“面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刑法再法典化”研究笔谈,四篇文章涵盖宪刑关系下的刑法再法典化、刑法再法典化背景下中国原创性刑法理论发展以及法典化进程中领域法治的模式定位等重要议题,以期引发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题。近年来,随着轻罪入法、犯罪结构变化等新形势的出现,对该条款的定位和适用范围重新进行解读和规范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期特此编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陈禹橦副主任撰写的《〈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条款的刑事一体化解读》一文,该文指出我们应科学厘清该条款的法律地位,明确其作为一般、兜底性质免除刑罚规定的合理性,避免将其简单等同于其他具体情节从轻、免除处罚情形。同时,需要从刑事一体化角度出发,统一该条款在侦查、起诉和审判各环节的适用标准,合理界定“犯罪情节轻微“的内涵,增强相关文书的说理性。
2024年10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周泰刑事法论坛第五讲”成功举办,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学术性、小众化、不跟风”论坛品格的不懈追求。本次的讲座主题为“重述刑法通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仁文先生主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付立庆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王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冯军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劳东燕教授担任与谈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京内外高校及有关实务部门近200名听众参加本次讲座,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王兆峰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时方副教授、苏州大学法学院庄绪龙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邹玉祥博士、郭一霖博士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助理研究员葛金芬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杜少尉博士后、大康会客厅主理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法治分会副秘书长杨大康等出席本次论坛。